close

標題:何等為『菩薩四十二事觀身行法』

 

    眾所周知:『菩薩』者,具名菩提薩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質帝薩埵。舊譯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譯曰大覺有情,覺有情等。謂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覺有情。又薩埵者勇猛之義,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又譯作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義譯也。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如同《注維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薩埵秦言大心眾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薩埵。」《大乘義章》曰:「菩薩胡語,此方翻譯為道眾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眾生。」至於何等為『菩薩四十二事觀身行法』依《佛說菩薩修行經》開示:菩薩有四十二事而以觀身,作是觀已,離想結纏身心意識,縛著吾我貪身壽命,濁亂諸非應便除盡。何等為四十二事所謂

(一)觀身污穢本為不淨。

(二)觀身臭處純積腐爛。

(三)身危脆要當毀壞。

(四)觀身無強當歸碎散。

(五)觀身如幻諸大變化。

(六)觀身惡露九孔諸漏。

(七)觀身盛然婬慾火熾。

(八)觀身燋燒興恚毒火。

(九)觀身愚冥癡矇毒盛。

(十)觀身羅網恩愛結縛。

(十一)          觀身如瘡眾患纏繞。

(十二)          觀身可患四百四病。

(十三)          觀身穢宅受諸蟲種。

(十四)          觀身無常逝歸塵土。

(十五)          觀身頑愚不達體法。

(十六)          觀身危陋毀落不久。

(十七)          觀身無賴常懷多憂。

(十八)          觀身無堅老至苦極。

(十九)          觀身無倚飾偽純詐。

(二十)          觀身難滿受盛無厭。

(二十一) 觀身巢屈受眾色愛。

(二十二) 觀身貪惑迷著五樂。

(二十三) 觀身昧冥意懷喜悅。

(二十四) 觀身無住生死種異。

(二十五) 觀身識念懷想眾賤。

(二十六) 觀身無友極養會離。

(二十七) 觀身眾食狐吞狼爭。

(二十八) 觀身機關展轉無數。

(二十九) 觀身係屬飲食所盛。

(三十)          身叵視膿血臭滿。

(三十一) 觀身毀滅趣非常法。

(三十二) 觀身如讎恒多怨害。

(三十三) 觀身熱惱常懷憂結。

(三十四) 觀身聚殃五陰所誤。

(三十五) 觀身苦器生死劇痛。

(三十六) 觀身非我眾緣積聚。

(三十七) 觀身無命男女會散。

(三十八) 觀身為空根受諸情。

(三十九) 觀身無實譬之如幻。

(四十)          觀身虛偽其現若夢。

(四十一) 觀身偽惑為如野馬。

(四十二) 觀身詐欺其喻響像。

    由此觀之,如是『四十二事』,即所謂菩薩四十二事觀身行法,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觀身』者,身有內外,己身名內身,他人之身名外身。此內外身,皆攬父母遺體而成;從頭至足,一一觀之,純是穢物。眾生顛倒,執之為淨,而生貪著。

    總而言之,『菩薩』者,佛教指上求佛法,下化眾生的聖者。在三乘中,菩薩高於羅漢而次於佛。菩薩標榜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是大乘精神的象徵。北周庾信《五張寺經藏碑》云︰「如來說法,萬萬恒沙;菩薩轉輪,生生世界。」菩薩,乃是梵語菩提薩(Bodhisattva)的省音,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等。我國民間熟悉的菩薩有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菩薩普渡眾生,往往變現各種「化身」,如觀世音菩薩就有「三十三身」。如同《法華經五百弟子品》謂︰「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聲聞,即羅漢。唐白居易《送守實上人遊江南》詩云︰「無妨菩薩是船師。」船師,是「凡夫」身。此外,「薩(Sattva)除譯為「有情」、「眾生」外,亦譯作「勇猛」。因此,「菩薩」亦可釋謂勇猛求取佛道的聖者。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11010日星期一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blog.udn.com/famscl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nownews.com/famscl/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famscl
http://blog.youthwant.com.tw/b.php?bid=905
http://blog.dreamhome.com.tw/blog.asp?name=famsc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