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放棄人定勝天的治水計畫

2008/7/24 | 作者: | 點閱次數:81 | 推薦朋友 | 新聞評分 | 環保列印


這次卡玫基颱風夾帶瞬間豪雨造成中台灣大水災,政府劍及履及,從總統、副總統到行政院長都在第一時間趕赴災區勘災,並立即召開檢討會,研擬對策;但是,如果政府還是採取人定勝天的治水策略,花再多的錢終歸枉然。

卡玫基颱風是個輕颱,按理不應該造成強颱的災害。之所以釀成巨災,各級政府都把原因歸咎於瞬間暴雨。以台中市每小時排水四十毫米的設計,當然無法支應每小時一百七十毫米的雨量。但是以台北市二百年洪汛的設計,其排水量每小時不過七十二毫米。如果想要從強化排水設計上來改善這個缺失,是捨本逐末。

氣候暖化的因素對地球的影響愈來愈大,在氣象上已經一再有破紀錄的現象,不論是氣溫的超高與超低、雨量的超大、颱風的怪路徑、地震規模的愈來愈大,都已經不再是令人訝異的事了。像卡翠納颶風、四川大地震所帶來的災害,皆遠遠超出人們意料。因此治水都應該考量氣候變遷的因素。

行政院召開檢討會議結論,要求水利署提出八年三階段治水計畫,包括:一、該疏濬的河川盡速整理,二、不需土地徵收者即刻疏濬,三、土地徵收部分列入中長期計畫。這些方案仍是老生常談,也都沒有觸及問題的核心。支出一千一百多億元在這些方面,可能根本見不到成效。

治水除了要考量氣候變遷,其次就是國土規畫,但是近年來的國土規畫遷就政治,其一是行政區域的畫設,各縣市競相要升格,除了增加都市人口之外,就是擴大都會的合併。主要的還是為了討好選民,開放農地為建地,讓農民和建商坐擁地利。這兩項結果就是造成水患的最主要原因。

以台中這次淹水最嚴重的重劃區為例,這些重劃區原本都是農地,如今全部成為都市叢林,水泥地取代溼地,都會地區缺少滯洪區,降雨的流達率益加迅速,當然會造成水患。所以治本之方在於都會地區要有足夠的滯洪區,也就是原先的農地不應開放為建地。

而且都市人口過多也是大問題,競相升格的都市發展方向正是天災水患的致命傷。

防洪治水的許多基本設施都沒有落實。嘉義沿海一帶遇雨成災,這是因為養殖業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原因大家都知道,但持續幾十年,政府投入二百五十億,仍然無法解決。又如台北的社子島本是洪汎區,不適合人居住,水患一來自然受災。政府一直採取的是築堤防堵的策略,自古以來就註定是失敗的方法,幾千年前的大禹、賈讓、李冰的治水都不採取這樣的策略,但這種註定失敗的方法,我們今天還在用。

水利署更提出許多怪招,諸如徵收河川內的私有地、建立洪災保險制度等,河川內或是洪汎區根本不適合住居,政府不應濫發建照,平時也應該多宣導,甚至想辦法規畫遷村。水利署不思從治本著手,光想一些枝微末節的治標招數,難怪我們的防洪設施愈做水患愈多。和大自然抗爭、不懂得順天應人,只想採取人定勝天的防災策略,根本就是花錢找罪受,自討苦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