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冷靜傾聽 理性抉擇

2008/3/10 | 作者: | 點閱次數:46 | 推薦朋友 | 新聞評分 | 環保列印


昨天第二場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會,一開始的政見陳述,對於未來施政的策略,馬英九主張積極投資、擴大內需,重提他的「愛台十二建設」,以四兆的投資,創造十二萬個就業機會。謝長廷則是主張休養生息,提出他一貫和解共生的政策,不論是兩岸之間、兩黨之間都應以和解的方式共生。這些都是老套,並無新意,謝長廷還是質疑錢從那裡來,在油價、鋼價節節上漲的情況下,投資的金額將會不斷加碼。

台灣經過八年的衰退,成長遲緩、兩岸關係遲滯、失業率不斷攀升、民眾普遍灰心失望的情況下,到底應該休養生息還是積極發展,其實民眾心裡很清楚,國家領導人不僅要提出願景、給人民希望,更應該有一套可行的方案。相對而言,馬英九的施政遠景較為具體。

提問的媒體提出的問題包括:修憲制憲、本土化與全球化、軍購與發展攻擊性武器、金援外交、教育文化等,這些議題基本的論述一般都不陌生。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媒體提到領導人應有反省的人格特質,要求兩位候選人各舉三件事自我反省,謝長廷是針對民進黨尤其是陳總統做得不夠的三件事反省,包括:和公民社會脫節、在立法院不尊重多數、人事更迭頻繁,無一和個人特質有關。馬英九則提出:應傾聽人民心聲、 要更進一步發揚善良勤勞的核心價值、對黨提出改革建議,也沒針對人格特質的缺失做檢討。

交鋒較多的是在交互答辯和結辯階段,論辯內容包括兩岸談判、一中各表的問題,謝長廷質疑中國從來沒有同意一中各表,也沒有同意直航時間表,中國對台不論經濟、外交、軍事就是一律打壓,他提出「和解不是要容忍、共生要先自存」的觀念,在中國無善意以及維護自主性的前提下,對於陸資來台、開放西進都有條件。馬英九則認為「一中各表」是歷史,一中就是中華民國,在現有兩岸談判的架構下還是可以有積極的作為。對於兩岸關係,馬英九的態度積極,謝長廷相對消極。

昨天論辯引爆在兩岸共同市場話題。謝長廷先提出兩岸共同市場應訴諸公投,因為這對中小企業、農民、勞工的影響太大,繼而提出贊成共同市場的民眾票投馬英九、反對的投謝長廷,並以美、日的例子,認為大陸的黑心食品會大舉入台,這些代價都沒有說明,直罵馬英九不誠實,要民眾在「一黨獨大、民主失衡」與「兩黨共治、台灣進步」之間做個抉擇。馬英九重提兩岸共同市場是全球連結的一部份,以歐洲共同市場做為答辯,認為謝只是做政策扭曲及民粹作法,並舉了兩個下鄉插秧和犁田的例子做結論,希望重振台灣的核心價值,給他一個改造台灣的機會。

整場都是以政策為主軸,算是一場精采的辯論,至今雙方都已經明確提出自己的主張和遠景,剩下將近十天的競爭,期待雙方能夠揚棄人身攻擊的花招,把政策說得更清楚,讓民眾真正看清兩人的優劣,選出一個符合台灣發展的領導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