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念佛要從有相達到無相↑TOP
念佛法門有「有相」和「無相」兩種。在念佛目的方面,有人念佛是希望求福報,有人是希望求富貴、求長壽、求平安、求智慧,也有人是希望累積淨土資糧,這些目的都是有相,而淨土經典裡描寫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也都是有相的。
通常人講淨土時,大概只講到念佛求生西方淨土。這是我們共同的願望,並不能說錯。但是因為佛法的本質一定與空、般若的智慧相應,唯有發般若的慧才能徹底除煩惱。就是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以後,還是要聽聞佛法,發起無漏的智慧,證無生法忍。
無生就是不生不滅,是說佛性的不生不滅。雖稱之為涅槃,實際上是空,但是並不妨礙智慧和慈悲的功能。也就是有慈悲和智慧的功能,但是沒有自我的執著;沒有小我,也沒有大我。如《心經》說「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以及「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成佛,但是既然無智亦無得,為何又要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說連智慧都不執著了。不執著煩惱,就是沒有煩惱,沒有煩惱,也就沒有智慧了,這是空,叫作畢竟空。
多半的人以為往生西方極樂淨土,上品上生就已經足夠,其實即使上品上生也還是凡夫,並沒有進入初地,還要修行,才能花開見佛,得無生忍。而上品上生還是有相,不是無相,這一點一定要知道。
(二) 自認是下根之人,老實念佛
無相還是必須從有相的方法著手,否則沒有著力點。有相念佛是有阿彌陀佛的聖號,以西方極樂世界為方向,有阿彌陀佛的依正莊嚴為目標。我們修念佛禪,則是從念阿彌陀佛名號開始,但是念的時候不要觀想佛的模樣,只是不斷地持名,慢慢就能進步到達無相念佛,修成念佛三昧。
念佛非常簡單,只要會念「阿彌陀佛」四個字就行了,三歲的小孩、甚至剛學會說話的一歲小孩都會念,所以是三根普被,所謂三根,是指不論上、中、下何種根機,都能從念佛法門得到利益,只是深淺有所差別而已。譬如上根人念佛很快可從有相進入無相念佛,中根人則要多花一些時間,而下根人恐怕沒有辦法體會到無相念佛。
下根人善根不夠,知見又不正確,如果立刻無相念佛,會以為自己與佛無二無別,因此不相信有阿彌陀佛,也認為不需要念阿彌陀佛、不需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大傲慢心、大愚癡心,是邪見、外道,很容易入魔,十分危險。更何況如果你的「我」還很大,或者根本連「我」是什麼也不知道,那還說什麼「無我」呢?因此,不要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寧可相信自己是下根人,業力很重、障礙很多,老老實實地從基礎的有相念佛、取相念佛著力;如果你是上根人,照著師父教的方法去做,很快也能從有相進入無相。
不過,在今天末法時代,上根人很少,即使釋迦牟尼佛時代也是如此。佛經中曾有一個比喻:「菩薩發大心,魚子菴樹華,三事因時多,成果時甚少。」意思是說,世間有三樣東西,因的時候很多,但真正結果的卻很少。第一樣是魚子,因為魚一次可以產很多的魚卵,但是從魚子變成小魚然後再變成大魚的數量很少;可能還未長成小魚就被吃掉了,即使長成小魚也有可能被大魚吃掉。第二樣是菴樹華,就是芒果花;芒果花很小又很多,一串花蕊上就有上百朵,但最多只能結二個芒果,否則無法承載重量。最後一樣則是初發心菩薩,就是剛剛發心要修菩薩行、修菩薩道的人;發心修行菩薩道的人很多,但是能持續培養菩提心,增長道心、道業的人卻很少,一遇到惡因緣、逆境、障礙,很容易就退縮,放棄修行,這是業障、報障。
所以我們修行,就好像一艘在海裡航行的帆船,遇到了逆風,老是在原地繞圈子,沒有辦法前行,也因此《大乘起信論》說,要堅固信心需要十大劫之久,而且在這段時間內,必須非常努力,否則很可能只修行幾次,就打退堂鼓了。我有好多在家弟子就是如此,像打擺子、患了瘧疾一樣,一下子好熱心,一下子消失了,過了一陣子,又突然出現了。問他原因,多半是因為事情繁忙,不然就是因為懶散,像這樣一暴十寒,修行要成功、要成為上根人,很不容易。
若你自認為根機不夠,要有慚愧心,並且要多花時間修行,除了參加精進共修,平常也應該隨時不忘念佛,才不會連下根也斷掉,而能繼續成長,變為中根,然後變成上根。
下根雖然是有相念佛,但是要知道還有無相念佛的目標。佛法不論是哪一宗、哪一派,不論是哪一部經典、論典,雖然講的法門不同,可是目標都是要我們破我執。破我執就是無我,就是無我相,就是無相。我相沒有,佛的相也沒有;不取自己的我相,有誰去取佛的相呢?所以實證無相,阿彌陀佛與自己就是不一不二,一切諸佛與自己是一個鼻孔出氣。
我在呼吸就與一切諸佛同時在呼吸,我在吃飯就與一切諸佛同時在吃飯,如同禪宗所說的「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這不是真的說我每天早上都與佛一同起床,每晚都抱著一尊佛入眠,其實抱的是無相、是實相,是與佛的法身不一不二。 (節錄自:第三篇、第二章)
通常人講淨土時,大概只講到念佛求生西方淨土。這是我們共同的願望,並不能說錯。但是因為佛法的本質一定與空、般若的智慧相應,唯有發般若的慧才能徹底除煩惱。就是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以後,還是要聽聞佛法,發起無漏的智慧,證無生法忍。
無生就是不生不滅,是說佛性的不生不滅。雖稱之為涅槃,實際上是空,但是並不妨礙智慧和慈悲的功能。也就是有慈悲和智慧的功能,但是沒有自我的執著;沒有小我,也沒有大我。如《心經》說「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以及「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成佛,但是既然無智亦無得,為何又要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說連智慧都不執著了。不執著煩惱,就是沒有煩惱,沒有煩惱,也就沒有智慧了,這是空,叫作畢竟空。
多半的人以為往生西方極樂淨土,上品上生就已經足夠,其實即使上品上生也還是凡夫,並沒有進入初地,還要修行,才能花開見佛,得無生忍。而上品上生還是有相,不是無相,這一點一定要知道。
(二) 自認是下根之人,老實念佛
無相還是必須從有相的方法著手,否則沒有著力點。有相念佛是有阿彌陀佛的聖號,以西方極樂世界為方向,有阿彌陀佛的依正莊嚴為目標。我們修念佛禪,則是從念阿彌陀佛名號開始,但是念的時候不要觀想佛的模樣,只是不斷地持名,慢慢就能進步到達無相念佛,修成念佛三昧。
念佛非常簡單,只要會念「阿彌陀佛」四個字就行了,三歲的小孩、甚至剛學會說話的一歲小孩都會念,所以是三根普被,所謂三根,是指不論上、中、下何種根機,都能從念佛法門得到利益,只是深淺有所差別而已。譬如上根人念佛很快可從有相進入無相念佛,中根人則要多花一些時間,而下根人恐怕沒有辦法體會到無相念佛。
下根人善根不夠,知見又不正確,如果立刻無相念佛,會以為自己與佛無二無別,因此不相信有阿彌陀佛,也認為不需要念阿彌陀佛、不需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大傲慢心、大愚癡心,是邪見、外道,很容易入魔,十分危險。更何況如果你的「我」還很大,或者根本連「我」是什麼也不知道,那還說什麼「無我」呢?因此,不要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寧可相信自己是下根人,業力很重、障礙很多,老老實實地從基礎的有相念佛、取相念佛著力;如果你是上根人,照著師父教的方法去做,很快也能從有相進入無相。
不過,在今天末法時代,上根人很少,即使釋迦牟尼佛時代也是如此。佛經中曾有一個比喻:「菩薩發大心,魚子菴樹華,三事因時多,成果時甚少。」意思是說,世間有三樣東西,因的時候很多,但真正結果的卻很少。第一樣是魚子,因為魚一次可以產很多的魚卵,但是從魚子變成小魚然後再變成大魚的數量很少;可能還未長成小魚就被吃掉了,即使長成小魚也有可能被大魚吃掉。第二樣是菴樹華,就是芒果花;芒果花很小又很多,一串花蕊上就有上百朵,但最多只能結二個芒果,否則無法承載重量。最後一樣則是初發心菩薩,就是剛剛發心要修菩薩行、修菩薩道的人;發心修行菩薩道的人很多,但是能持續培養菩提心,增長道心、道業的人卻很少,一遇到惡因緣、逆境、障礙,很容易就退縮,放棄修行,這是業障、報障。
所以我們修行,就好像一艘在海裡航行的帆船,遇到了逆風,老是在原地繞圈子,沒有辦法前行,也因此《大乘起信論》說,要堅固信心需要十大劫之久,而且在這段時間內,必須非常努力,否則很可能只修行幾次,就打退堂鼓了。我有好多在家弟子就是如此,像打擺子、患了瘧疾一樣,一下子好熱心,一下子消失了,過了一陣子,又突然出現了。問他原因,多半是因為事情繁忙,不然就是因為懶散,像這樣一暴十寒,修行要成功、要成為上根人,很不容易。
若你自認為根機不夠,要有慚愧心,並且要多花時間修行,除了參加精進共修,平常也應該隨時不忘念佛,才不會連下根也斷掉,而能繼續成長,變為中根,然後變成上根。
下根雖然是有相念佛,但是要知道還有無相念佛的目標。佛法不論是哪一宗、哪一派,不論是哪一部經典、論典,雖然講的法門不同,可是目標都是要我們破我執。破我執就是無我,就是無我相,就是無相。我相沒有,佛的相也沒有;不取自己的我相,有誰去取佛的相呢?所以實證無相,阿彌陀佛與自己就是不一不二,一切諸佛與自己是一個鼻孔出氣。
我在呼吸就與一切諸佛同時在呼吸,我在吃飯就與一切諸佛同時在吃飯,如同禪宗所說的「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這不是真的說我每天早上都與佛一同起床,每晚都抱著一尊佛入眠,其實抱的是無相、是實相,是與佛的法身不一不二。 (節錄自:第三篇、第二章)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