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禪與日常生活
心就像一面牆
菩提達摩告訴我們的是什麼?他說,每個人都可以成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只是還沒有體悟到。要如何才能證悟到這一點呢?菩提達摩給了我們兩種途徑:第一種是理入—不需要研讀經教或修行,也沒有什麼要說或要做的,只要讓你的心像一面透明透亮、如如不動的牆。你可以在牆上面掛東西,也可以在上面塗寫,但牆本身不會改變。就是這樣,在這種證悟的狀態下,你的心可以擁有知識和經驗,但不會受它影響。事實上,心中空無一物,就像牆的本質不會隨著掛在牆上的東西而增加或減少。
當心迷惑時,你以為內心的種種就是你自己,於是不斷想擺脫某些東西,放進其他東西,反而使內心更加騷動和迷惑。心是很奇怪的,當你不需要一些東西時,偏偏不請自來,老是在心中出現;而當你需要某些東西時,卻又遍尋不著,怎麼想也想不起來。
今天下午有人來找我,卻忘記原本想說什麼—那些話好像在躲著他。為什麼會這樣?如果你的心是沉著冷靜的,根本不需要拚命在腦海中搜索想要的訊息。隨著平靜的心,便可信手拈來。當你腦中一片空白時,那是因為你的心正隨著渴望、憂慮,以及苦惱一塊飛舞;如果你的心能像一面牆,那麼此刻就和佛心一樣了。你能夠讓心像牆壁一樣嗎?你能把過去的知識和經驗通通鎖進一個倉庫,並且不讓它們脫逃嗎?有誰認為可以做到的?
我們經常會遇到話講不停的人,有時言不及義,只好請他們閉嘴。這種情況還容易解決,如果是想教自己的心安靜下來呢?你能夠教心中的妄念安靜下來嗎?大概不能吧!
報怨行:受苦肇因過去造作
因此,菩提達摩教給我們第二種方法,即「行入」。他將修行的方法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報怨行,是與苦有關。我們要明白,凡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問題與困難,全是源於過去的業;現存的一切,皆可在某一地點、某一時刻找到它的起因。或許我們無法確知這個起因是什麼;我們所經歷與當下圍繞在身邊的一切,往往可追溯自無量無數的過去世。但是大多數的人無法探視遠久的過去,也無法證明過去世的存在;即使是在這一世,我們有許多事情早已記不得。當我們遇到不愉快和不幸的事時,應該要知道,那都是源自於過去所造的業。或許我們無法完全察覺這個「因」是什麼,不過我們應該明白,這個「因」就是自己,並接受現在所面臨的「果」。
無條件地接受,是否表示禪法是被動或消極的?完全不是。由於我們了解現在受苦,是因為過去的所作所為,就會明白,當下即是未來的基礎。我們馬上就可以種下一個新的因,來轉化現在的痛苦,立刻讓自己轉向一個更積極正面的方向,這樣就能償還我們在過去世所累積的債務。重要的是,我們要明白償債是要運用目前手邊的資源,來適當地採取行動。這並不意味著屈服。如果這棟房子失火了,一定有它起火的原因。我們該怎麼辦呢?應該想辦法滅火呢?或者是坐下來,研究是怎麼起火的?我們當下要做的就是滅火,不需要去追究原因。唯有全力以赴盡人事,我們才能無怨尤,清楚而坦然地接受結果。
隨緣行:喜樂來自過去成果
在第二個階段—隨緣行,我們逐漸察覺到,即使是碰上了好事,或者是令人愉悅的事,同樣也是源於過去種下的因。不要沉溺於這種幸福的感覺,也不要因為這個好運,而以為自己有多特別、有多優秀。不要讓這種事情加深「我執」,畢竟,當好事發生時,我們只不過是在享受過去自己辛勤工作的成果罷了。這就像是從銀行提款一樣,從自己的帳戶領錢,有什麼好驚喜的呢?
並不是所有快樂的事,都像表面上看起來的那樣。有些人在舒適的環境中,仍然能找到不滿意的地方;而許多擁有財富、權力和地位的人,也不見得是快樂的。即使像男孩遇到女孩這樣簡單、平凡的事情,也可能因周遭其他的因素,而無法共創幸福的未來。這並不是說他們一定不會幸福,而是當幸運和快樂的事來臨時,不應該感到驕傲或自滿。很多人在成功之時,往往就忘記了他們自己。
中國有一個故事,主角是一個贏得了彩票的乞丐。那個乞丐一直把彩券偷偷地藏在他的竹拐杖裡面,後來發現自己中獎了,高興得不得了,下定決心,以後再也不去乞討了。就在一陣狂喜中,把他的舊衣服,以及僅有的一點財產,一股腦兒全扔進附近的一條河裡。然而不幸的是,他的拐杖也在那些扔掉的東西當中。一切都太遲了,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竹拐杖,還有他的新生活一塊兒順流而去。一個禪修的人,應該要保持鎮定的態度。如果得到一筆錢,就讓它來;如果失去了,就讓它去吧!無論是在哪一種情況,都不應該讓心狂亂地波動。
菩提達摩告訴我們的是什麼?他說,每個人都可以成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只是還沒有體悟到。要如何才能證悟到這一點呢?菩提達摩給了我們兩種途徑:第一種是理入—不需要研讀經教或修行,也沒有什麼要說或要做的,只要讓你的心像一面透明透亮、如如不動的牆。你可以在牆上面掛東西,也可以在上面塗寫,但牆本身不會改變。就是這樣,在這種證悟的狀態下,你的心可以擁有知識和經驗,但不會受它影響。事實上,心中空無一物,就像牆的本質不會隨著掛在牆上的東西而增加或減少。
當心迷惑時,你以為內心的種種就是你自己,於是不斷想擺脫某些東西,放進其他東西,反而使內心更加騷動和迷惑。心是很奇怪的,當你不需要一些東西時,偏偏不請自來,老是在心中出現;而當你需要某些東西時,卻又遍尋不著,怎麼想也想不起來。
今天下午有人來找我,卻忘記原本想說什麼—那些話好像在躲著他。為什麼會這樣?如果你的心是沉著冷靜的,根本不需要拚命在腦海中搜索想要的訊息。隨著平靜的心,便可信手拈來。當你腦中一片空白時,那是因為你的心正隨著渴望、憂慮,以及苦惱一塊飛舞;如果你的心能像一面牆,那麼此刻就和佛心一樣了。你能夠讓心像牆壁一樣嗎?你能把過去的知識和經驗通通鎖進一個倉庫,並且不讓它們脫逃嗎?有誰認為可以做到的?
我們經常會遇到話講不停的人,有時言不及義,只好請他們閉嘴。這種情況還容易解決,如果是想教自己的心安靜下來呢?你能夠教心中的妄念安靜下來嗎?大概不能吧!
報怨行:受苦肇因過去造作
因此,菩提達摩教給我們第二種方法,即「行入」。他將修行的方法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報怨行,是與苦有關。我們要明白,凡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問題與困難,全是源於過去的業;現存的一切,皆可在某一地點、某一時刻找到它的起因。或許我們無法確知這個起因是什麼;我們所經歷與當下圍繞在身邊的一切,往往可追溯自無量無數的過去世。但是大多數的人無法探視遠久的過去,也無法證明過去世的存在;即使是在這一世,我們有許多事情早已記不得。當我們遇到不愉快和不幸的事時,應該要知道,那都是源自於過去所造的業。或許我們無法完全察覺這個「因」是什麼,不過我們應該明白,這個「因」就是自己,並接受現在所面臨的「果」。
無條件地接受,是否表示禪法是被動或消極的?完全不是。由於我們了解現在受苦,是因為過去的所作所為,就會明白,當下即是未來的基礎。我們馬上就可以種下一個新的因,來轉化現在的痛苦,立刻讓自己轉向一個更積極正面的方向,這樣就能償還我們在過去世所累積的債務。重要的是,我們要明白償債是要運用目前手邊的資源,來適當地採取行動。這並不意味著屈服。如果這棟房子失火了,一定有它起火的原因。我們該怎麼辦呢?應該想辦法滅火呢?或者是坐下來,研究是怎麼起火的?我們當下要做的就是滅火,不需要去追究原因。唯有全力以赴盡人事,我們才能無怨尤,清楚而坦然地接受結果。
隨緣行:喜樂來自過去成果
在第二個階段—隨緣行,我們逐漸察覺到,即使是碰上了好事,或者是令人愉悅的事,同樣也是源於過去種下的因。不要沉溺於這種幸福的感覺,也不要因為這個好運,而以為自己有多特別、有多優秀。不要讓這種事情加深「我執」,畢竟,當好事發生時,我們只不過是在享受過去自己辛勤工作的成果罷了。這就像是從銀行提款一樣,從自己的帳戶領錢,有什麼好驚喜的呢?
並不是所有快樂的事,都像表面上看起來的那樣。有些人在舒適的環境中,仍然能找到不滿意的地方;而許多擁有財富、權力和地位的人,也不見得是快樂的。即使像男孩遇到女孩這樣簡單、平凡的事情,也可能因周遭其他的因素,而無法共創幸福的未來。這並不是說他們一定不會幸福,而是當幸運和快樂的事來臨時,不應該感到驕傲或自滿。很多人在成功之時,往往就忘記了他們自己。
中國有一個故事,主角是一個贏得了彩票的乞丐。那個乞丐一直把彩券偷偷地藏在他的竹拐杖裡面,後來發現自己中獎了,高興得不得了,下定決心,以後再也不去乞討了。就在一陣狂喜中,把他的舊衣服,以及僅有的一點財產,一股腦兒全扔進附近的一條河裡。然而不幸的是,他的拐杖也在那些扔掉的東西當中。一切都太遲了,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竹拐杖,還有他的新生活一塊兒順流而去。一個禪修的人,應該要保持鎮定的態度。如果得到一筆錢,就讓它來;如果失去了,就讓它去吧!無論是在哪一種情況,都不應該讓心狂亂地波動。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