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觀音法門的修行方法

<font=brown>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這段經文是說:「這個時候,觀世音菩薩從座位上站起來,先向釋迦牟尼佛頂禮,然後對佛說:世尊!記得在很久以前,就像恆河沙數量那麼多的劫數之前,有一尊古佛出世,名字叫作觀世音。我親近觀世音佛,發了要度眾生的無上菩提心,觀世音佛教我一個法門先用耳朵開始聽,然後用思惟,再修行,最後進入三摩地而開悟。」

此處最有意思的是,觀世音菩薩記得在釋迦牟尼佛以前,像恆河沙數量那麼多的劫數之前一個恆河沙已經夠多了,一劫的時間也是無法數的,而無數恆河沙數就是非常久遠以前,有一尊佛出世,名字也叫作「觀世音」,是現在觀世音菩薩最早親近的古佛名號,也是教觀世音菩薩修行觀音法門的觀世音佛。

釋迦牟尼佛時代的觀世音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將在阿彌陀佛涅槃之後,繼位成佛的一尊菩薩。然而,「阿彌陀佛」這個名字的意思是「無量壽佛」,指壽命是無量的,所以觀世音菩薩很有耐心的只知道做菩薩度眾生。記得我在日本求學時,日本的老天皇裕仁七十多歲還沒退位,他的兒子五十多歲了尚不能繼位,許多人都在想,這位太子大概沒有機會登基了。直到我離開日本不久,老天皇去世,由太子繼位,他最後還是等到了。而觀世音菩薩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成佛,但他是菩薩,做菩薩是沒有期待的,不會考慮自己何時成佛,唯有不斷地度眾生。只有眾生愚癡,老是想早點成佛。

在這裡很清楚的看到,觀世音成為菩薩及開悟入道的時間,是在無數恆河沙劫之前,在那一尊古佛觀世音的時代,即發了菩提心度眾生,求無上的菩提,也就是無上悲智的、最高覺悟的心,希望將來成為無上覺悟的佛,這就是初發心。發心之後,觀世音佛教他修習耳根圓通法門,先用耳朵聽,而後思惟,再不斷地實修,然後觀世音菩薩便開悟了。但是直到釋迦牟尼佛的時代,乃至現在為止,他始終仍是菩薩。

「三摩地」是明心見性,即是開悟。它有大乘禪定與小乘禪定的不同,有世間禪定與出世間禪定的不同。從佛經來看,「三摩地」在梵文裡有多層不同的意思,但多半只是講思惟而修行,並沒有要用耳朵去聽。禪定本來即是思惟、繫心,修的是繫心之法,思惟修便能進入禪定。而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法門,是從耳朵開始聽、再思惟、然後修行等三個階段。聽,是聽聲音,先聽有聲之聲,然後聽無聲之聲。開始時一定是有聲音的,聽到最後,自己與聲音不一不二,此時聲音已經不存在,但是仍然在聽。接著,當自己的心力與體力都不夠時,這種狀況便會離開。就像平常打坐時,如果數息數得很好,也會數到自己和呼吸、數字分不開。但是總有身體疲倦,感到心力沒有辦法繼續下去的時候,就離開了這種狀況,此時要用思的方法。

思,不是思想,而是維繫著、維持著心情的平和,雖然力量不夠,但是心情始終維持著平靜的狀態,不灰心、不著急,繼續用方法修行。修,是不斷地維持下去,在生活裡的任何時間都不離開聞與思的工夫。聞與思交錯地用:很清楚的聽到有聲音,於是用思惟,思惟是觀想,觀想聲音、聽到聲音、心繫聲音,實際上聞、思、修是同時在進行著,也就是說,聞的本身實際上就是思,直到最後只有聞、聞、聞,聽聲音聽到自己跟聲音合而為一,而這同時也是在用思的方法;然後在平常生活裡不斷地聞、思,用思來聞,就是觀想聽到的聲音,這便是修。聞、思、修這三種實際上是一體的。一般我是用「觀、照、提」的方法:觀,是觀方法;照,是照方法;提,也是提方法,不過觀、照、提有前後,而此處的聞、思、修則是同時的。

不過,一開始是有次第的,然後才能進行到同時:剛開始是先聽,聽到自己的力量不足時,再用思,然而在思的過程之中,仍然要回到聽的上面去,不斷地思和聽,實際上就是在修。等到工夫用得相當好時,聞、思、修便是同時進行的。已經在修行禪定的人,大概能了解我所講的,否則可能就聽不懂了。

開悟的本身是智慧,智慧是因禪定而得,禪定與智慧是同時出現的:從聞、思、修得到禪定以後,便產生智慧而開悟,這即是三摩地。

禪定有大乘的禪定與聲聞乘的禪定,大乘的定是在平常的生活之中,這與聲聞乘阿羅漢打坐,坐在那裡身體不動的定,是完全不一樣的。大乘菩薩在定中,照樣與人說法,照樣度眾生,與沒有入定的凡夫不同之處,在於心中沒有牽掛、沒有煩惱、沒有喜怒哀樂的情緒困擾,眾生需要什麼,就去做什麼,幫助眾生得到利益、得到安樂,一切都是為了眾生。至於聲聞乘阿羅漢的定,從禪定得到解脫定之後,煩惱、情緒、執著、自我都已經不存在了,但是並不會想到要去度眾生,而以禪定為解脫。過去有一些阿羅漢,解脫之後便坐在洞裡,一直坐下去,然後就去世了。

至於世間的禪定,是在入定時,雖然沒有煩惱與情緒,但是自我還在,所以在禪定退失,出定之後,仍然有煩惱,還是凡夫,於是希望再去打坐,不要出定,死後直生禪定天。這與聲聞乘阿羅漢的出世間禪定不一樣,阿羅漢是已經沒有煩惱與自我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