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面對「一個中國」問題
2008/2/14 | 作者: | 點閱次數:23 | 推薦朋友 | 新聞評分 | 環保列印
行政院在二○○五年四月公布了「兩岸交流政策說帖」,開宗明義指出:「兩岸交流是兩岸關係的重要環節,也是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的基石。中華民國政府秉持和解與開放的政策,在對等、尊嚴的條件下,願意擴大兩岸交流範疇。」
兩岸想「互惠合作、創造雙贏」,一定要理性、務實、善意、彈性面對「一個中國」問題,否則一切美麗語言都是不實在的彩虹,因為中共只在意一件事,就是兩岸談判絕不能變成「國與國」,不能讓台獨有利用的空間,所以中共對用什麼身分談,遠超過談什麼。
不論是九二共識、九二默契、九二認知、九二理解、九二諒解都好,九二年是創造了一個極好的模式,就是「一個中國」各說各話,各取所需,模糊以待。創造性模糊,理性的人都知道,這恐怕是唯一解套的方法。
當年九二香港會談,雙方在會中總共討論了十三個版本的案子(台灣提八案、大陸提五案),我方的第八案是最後雙方唯一可以接受的案子,大陸同意帶回去研究,第八案是:「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所以建議「用各自口頭聲明的方式表述一個中國原則」。
因此,九二年八月一日「總統府國統會」舉行第八次全體委員會議,通過了「八一決議」,明白指出「所謂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大陸甚至提議根本不去定義:「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必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也就是說一個中國是什麼?不必說,可以是中華民國、可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種明白政治現實,突破零和僵局,採取的模糊對待,是高度政治妥協的智慧。
遺憾的是民進黨政府一直操弄「一個中國」,做為政治工具與選舉籌碼,堅持定義說「一個中國」是將台灣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地方政府,等於是台灣投降協議,是掩飾中國消滅中華民國與併吞台灣的政治野心,說「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美國政府言必稱一個中國,但美國從不定義一個中國是什麼;現在連中共都不願去定義一個中國是什麼;至少國民黨定義的一個中國是中華民國。只有執政黨在用否定的手法妖魔化「一個中國」,因為用這種方式可以激起反感、引發仇視、鞏固選票、打擊對手。
兩岸交流頻繁,卻無法對話,打開零和僵局唯一可行方式,必須學習九二會談的「諒解精神」,務實面對,以創造性模糊手法擱置爭議,否則兩岸關係就只能在死胡同中打轉。
陳水扁總統在二千年就職演說中,宣示兩岸拋棄舊時代所遺留下來的敵意與對立,共創和解時代的新契機。二○○四年連任就職演說,進一步表示放寬並擴大兩岸新聞、資訊、教育、文化、經貿交流的相關措施,推動恢復兩岸對話與溝通的管道,拉近彼此的距離,建立互信的基礎。這些向全民許下的誓言的落實,就在新的國會與新的政治領袖身上。(五之一)
- Feb 14 Thu 2008 16:20
轉載-認真面對「一個中國」問題 文/人間福報社論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